01
高中一年级,第一次班会上,班主任让我们在纸条上写下高考志愿,收上来,三年后的今天,再发下去。看有多少人实现了愿望,又有多少人扼杀了愿望,以此激励大家好好学习。
班长收到我们这一排的时候,禁不住笑出了声音。是的,尽管大家都把纸条折了起来,但多少总有那么几个没折好,露了出来。“是你写的吧?小榆,衷心祝福你考上清华啊,以后我也可以和别人吹吹牛,‘你们知道吗,我有同学念清华哦’”。班长碰了碰小榆,小榆的脸即刻红了,垂下头,几乎趴在了课桌上。
一时间,同学们哄堂大笑。班主任猛敲了几次板擦,声音才止息了。
后来,原本沉默寡言的小榆,更加沉默了。他极少和别人聊天,路上遇见了,也只是远远地打个招呼。高中三年,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,活得像个流水线上的工人。多少次,教室里响起了第一阵读书声,那是他,宿舍里熄灭了最后一盏灯,那也是他。
我知道他心里憋着一口气。可是,三年后,他并未考取清华大学,而被厦门大学录用了。领取通知书的那个下午,我极力想安慰他,他却并未放在心上,“如果当初我没有把目标定为清华,今天又怎么可能考上厦大呢?厦大,不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学校,我知足了。”
谁说不是呢?
人活着啊,就该有点儿不切实际的想法。正是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,激发了我们的斗志,不求最好,只求更好。
02
余秀华,如今知名度不小,十年前,不,五年前,你知道她是谁吗?脑瘫患者,高中文化,农村妇女,如果你听说她有一个诗人梦,是不是会笑掉大牙?
是啊,像她这样一个人,依照常理,不就应该过着平淡无聊、“一眼望到死”的生活吗?喂喂兔子,和丈夫怄怄气,盼着念大学的儿子逢年过节回趟家,日子白驹过隙,弹指间,老了,死了,埋了。蝼蚁一样的人生,世上没有几个人记得她。
然而,她选择了另一条路——写诗,以写诗的形式来对抗庸俗生活。她会不知道写诗这条路有多难走吗?她当然知道。可是,她还是把自己的目的地定为了“诗人”,缥缈的,遥远的,海市蜃楼一样的地方。因为,写诗的过程,成为诗人的念头,让她的生活精彩纷呈,活色生香。
诗歌,打破了她死水微澜的生活,拖着她往前走,向前爬,黑暗的日子突然有了一束光。这,还不是因为她当初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吗?
余秀华成名后,记者去往她的村庄采访。问起当初写诗的事,和她同龄的妇女笑着说,知道啊,但我们都没在意。什么意思呢?这事儿太离谱了,小孩子闹着玩的,停两天也就消停了。靠谱是她们的人生信条,她们只过靠谱的生活。
所以,她们和余秀华过着两样的人生。
转载请注明:午夜读书 » 夜读|人活着,就该有点不切实际的想法